摘要:髖關節脫位是骨科常見急診,遇到脫位一定要復位,但是復位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俗話說胳膊再粗掰不過大腿,今天的秘籍就是介紹一種復位方法。

髖關節脫位本身是一種嚴重損傷,因為髖關節結構穩固,必須有強大的外力、高爆力損傷才能引起脫位。在脫位的同時軟組織損傷亦較嚴重,且常合并其它部位或多發損傷。因此患者多為活動很強的青壯年。

髖關節脫位是骨科常見急診,遇到脫位一定要復位,但是復位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俗話說胳膊再粗掰不過大腿,今天的秘籍就是介紹一種復位方法。

一、明確診斷

髖關節脫位主要分為后脫位和前脫位,80%都為后脫位。

最常見的儀表盤類損傷常伴隨后脫位,需要行X線進行脫位的確診。

后脫位有的是由旋轉暴力,有的是由垂直暴力所引起。

二、臨床表現

內收、屈曲、內旋。

三、分型

ThomasandEpstein分型

1型:單純脫位+小的后壁骨折;

2型:脫位+大的后壁骨折;

3型:脫位伴隨后壁粉碎;

4型:脫位伴隨臼底骨折;

5型:脫位伴隨股骨頭骨折;

AO分型

30-D10

AnteriorHipDislocation前脫位

30-D11

PosteriorHipDislocation后脫位

30-D30

Obturator(Anterior-Inferior)

HipDislocation中心性脫位

再次就同時說明了脫位的合并損傷,髖臼骨折、頭骨折、坐骨神經、脫位嚴重可能造成頭壞死等。

如果復位不成功,建議在麻醉下進行復位,如果麻醉下復位不成功,則應該進行切開復位,讓我們先來學學最基本的復位吧。

四、復位方法

經典Allis法

需要兩個人,一個人按住骨盆,另外一個人進行牽引,外旋、內旋、提拉牽引復位。

但是這個復位有個缺點,需要兩個人,當你一個人值班的時候就沒有辦法復位了,在此介紹一個新的方法。

1、將患者健側的腿完全屈曲,腳后跟盡量接觸屁股并且穩定;

2、位于患側,將胳膊置于患側下方腘窩處,搭到健側的膝蓋上;

3、右手抓住患者的腳踝,可以進行旋轉和內外的控制進行復位;

4、也可以借助肩膀來進行進一步的復位。

髖關節脫位是急需復位的急診常見病,脫位時間越長血管壞死的風險越大。文獻記載中有多種復位方法,而Allis技術是骨科醫生最常用的一種,此技術需要多名助手輔助,且在復位過程中醫師有摔倒的風險。

我們以一名在急診采用新技術成功復位的全髖關節脫位的患者為例進行說明,此新技術的應用在復位過程中對患者和醫師均大有裨益。

病例分析

患者女性,83歲,因于冰面上滑倒就診,主訴右髖關節疼痛,無法行走,無麻木、感覺異常及其他部位疼痛。初步檢查正常,進一步進行骨骼檢查發現右下肢短縮、內旋,神經血管功能完整。病史包括14年前行右側全髖關節置換術,10年前行雙側膝關節置換術并合并多種并發癥。盆骨、右側股骨影像平片顯示髖關節脫位,其他結構無異常。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3年里患者髖關節脫位3次,且經Allis技術無法直接復位,需在手術室麻醉下進行,結合病史,我們選擇了此項新技術來進行復位。

操作技巧

應用鎮靜藥物后患者半側臥于豆袋上,此姿勢使患者于盆骨水平側臥位,肩部以15-30度平臥,以確保氣道通暢。豆袋最遠端位于髂前上棘之上,也可將之置于髂前上棘水平,確保豆袋不高于恥骨聯合以保證患肢能完成屈曲等動作。體位準確后排出豆袋內氣體并用皮帶固定患者位置,以防復位過程中移位。若無豆袋或皮帶,可用綁帶綁于患者髂前上棘之上,并用枕頭代替豆袋。若使用綁帶則需一名助手在復位過程中做牽引對抗。定位后屈曲髖關節90度,內旋45度,內收30-40度,緩慢輕柔的將患肢牽引至膝關節屈曲90度位置(圖1)。

與Allis技術相似,在復位過程中一些在內旋、外旋、內收上的變異可有助于復位的進行。一旦復位髖部和膝部就會延伸外展需用枕頭固定患肢。將患者轉至仰臥位,拍攝骨盆前后位和髖部橫斷面以確認復位完成。若復位不完全,則需當場透視骨盆前后位,此平片可在患者半側臥位時進行拍攝。確認復位后,待患者蘇醒再進行神經血管檢查。

討論

患者復位成功且無神經血管損傷,需謹慎承重并定期復查。在復位過程中,很少有技巧關注醫師體位,摩根船長體位是新興技巧,它雖然能改善醫師體位,但與此同時增加了患者膝關節壓力,可造成多發性膝關節損傷。2015年的火箭發射體位與Allis技術中DeToe相似,此體位減少了醫師意外摔倒的風險,但它限制了復位時可能作出的內收和旋轉動作。

Allis技術是將髖關節和膝關節屈曲,通常結合內收、內旋和外旋等動作,使股骨頭與髖臼分離。我們如今采用的技術遵循此原理,但患者處于半側臥位更有利于復位進行(圖2)。首先,利用重力進行復位,此體位能減少脫位后的拉力,避免脫位后骨折的風險;其次,若有豆袋,此姿勢降低在復位過程中對助手固定患者的依賴性;第三,與前文所述技術相比,我們的技術使患者半側臥位,有助于保證氣道通暢;最后,醫師的體位也得到改善。

結論

我們提供了一個應用新技術進行髖關節后脫位復位的實例。除患者體位外,此技術操作與Allis技術相似。髖關節脫位的發生十分常見,此研究為骨科和急診醫師提供了一種可供選擇的治療髖關節后脫位的新技巧。

復位秘籍你學會了嗎?下次遇到脫位再也不慌啦,但是要小心骨質疏松的患者,別造成了股骨干骨折!

快速連結:骨科點點讚

R74ED41585DDFG


多囊問題常見嗎清熱解毒、理氣活血,掌握人體7大排毒穴位,想病都難!跑鞋選不好膝蓋受傷 醫生教你選跑鞋茭白變紫色能吃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99jiuue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